陈陈李少的专栏

写诗、画画、拍照、观影、做饭,偶尔写影评,出版过诗集。
一、长篇原创小说:陈情令·番外篇
二、席地而诗(随写)
三、我在世间贩卖我的时光(随拍)
四、 读书感记(随感)
五、 影剧杂感(随观)
六、中篇小说:我在人间找一个人(随遇)

“ 借我安适的清晨与傍晚”—挪威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观后感

        

         

尼采说:“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余华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这两段话完整地解释了片子里的主人公朱莉的人生态度,而这样的心态让她感到自己糟糕透顶,因为大部分人只是存在于世间,不是珍贵地去活着,都没有这样的意识,女主有,她要活出她内在的感知,然后她就成了不受主流生存认同的人。而且她自己也这样认为自己不对,只是她依然如故地甚至是身不由己地在坚持自己的所作所为。


认知或者认知阶段不同,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走出了世间千万条的道路,然后结伴同行或者分道扬镳是寻常之事。甚至比如一个春天什么花好看这样无关痛痒的小事都会众说纷纭,而其实春天的花都是好看的,我们不过就是为了强调一下自己的意志而已。

女主生活在全民幸福指数很高和平权也很高的北欧国家里,从学业到感情到后来的就业她任意地跳跃着,并不是外界不认可她,她的困境只是不知道自己的生命真正喜欢什么或者自己擅长和适合什么。


比较于她的无畏勇敢的一直奔跑下去,试验着适合自己人生在世的各种可能性,我们活得又胆怯又躲避,明明我们和她一样都是一生一世,却如此地明哲保身和进退自如着地黯淡着,像活在密封的树芯里面一样,只能任伸出在外面的枝叶碧绿着。


片子里的女主没有环境的愚昧、经济的压力、暴力的污损、社会的歧视和世俗成见的束缚和强迫,她只要追求一份生命的真实和舒展,这看着似乎很容易做到,也是她的自由,但一路走来,她似乎不断在失去,越来越迷茫和无助,自由自在有时也意味着没有任何依靠,世间让你连一片遮风避雨的屋顶都会是奢望。因为感觉不到自己的能力存在感,就离开了父亲般呵护和了解她的知名漫画家阿克塞尔;因为觉得和艾文德在一起,自己得不到精神提升和未来发展,就又离开了这个和她情趣切合的咖啡男,从学医到心理咨询师到写作到摄影,一路追寻,明明都可以得以很好发展,却始终没有自信而不是不丢弃。。从性别赋予她的女儿到妻子到母亲,她也不断去否定这些角色。。她何为糟糕的人呢?都是她自己这么认为的,她觉得她这一直不是最好的自己,她需要再找下去。。。


而最好的自己是什么样子?又什么时候才能生成?其实个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始终都会在社会中寻找自我意义,并且遵循这些意义去生活,女主看似特立独行和不落俗套,依旧不由自主地沐浴在大环境的气候里。她的失败感的来源也是她拒绝着这些被赋予和给予的角色和位置,不当任何形式的工具作用,即使她其实一直都是这样的角色和位置。她就是一心想要自己有一天清晰地自主地定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好羡慕她的这份自由不依附和不被外界、自己过早地定义了生活的态度和能力,还有北欧国家这样的社会环境。

看身边,一些人过到无比压抑,也不敢离婚。只是害怕自己和自己的生活关系失去一个固定如锚一样的身份安全感:比如父亲,比如丈夫。。


我们,其实都曾这样想过自己的一生的过法:未来和世间远阔,我们先任由自己去经历和感受,等到一定的境界后我们就遇一人择一城,如一棵已经长大的大树栖息下来,然后跟着时代的脚步和四季流转地过着朝朝暮暮和日日月月,看花开花落,人来人往,不再再特别追求什么,自如自足,自知自明。。。可惜后来,各种大小因素的影响和固定了自己,大家似乎都过成了一地鸡毛的琐碎和随遇而安的认命状态,最后还安慰自己说身在人世的大海,心通向着静美的小岛。

女主到40岁时从书店服务员终于做成了一名摄影师,依旧一个人,不知道她以后会遇到些什么人,只知道她依旧一直往前走,她依旧没有什么束缚。也许会终于在世间自己建立好了自己,也能安然淡定地停落在这个变化不停的世间了,拥有起一个个安适的清晨和傍晚。

看,世事对女性的角色而言,赋予得这般身不由己又沉重难负,世俗目光的要求和期待似加诸其身的道道枷锁,而世间的花儿们看着总是那么轻盈安然,女主,我们来生做花吧:

“我来这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

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生命是一场偶然,我在其中寻找因果!”


我们来世间一趟,不是让谁来定义我们的,也不是得完成什么必须的任务,也许我们只是来打一盘生死之交的通关游戏。🥰




评论

热度(7)